2023年8月11日出版的《中國航天報》刊發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的署名文章《科學把握“六個常態”新特征 全面形成集團公司“三高”發展模式》?,F將全文轉發,供大家學習參考:
科學把握“六個常態”新特征
全面形成集團公司“三高”發展模式
當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航天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奮力推進航天強國建設。面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要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強調,“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集團公司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服務保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著力推動全面形成“高質量保證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務、高效益推動航天強國和國防建設”發展模式。當前,航天事業發展處于重要歷史機遇期,從集團公司來說,正面臨任務增長常態、型號競爭常態、持續創新常態、開放合作常態、成本控制常態和深化改革常態“六個常態”新特征。這“六個常態”的有關內容,在過去的工作中也或多或少、局部性、階段性、分散化存在,近些年已開始逐步呈現全面性、整體性、綜合性的特點,今后這種常態化發展趨勢的新特征將越來越明顯。這既是我們面臨的形勢,也是我們面臨的任務;既是我們面臨的壓力,也是我們面臨的動力;既是我們面臨的挑戰,也是我們面臨的機遇,是集團公司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回答好的時代命題。辨方位而正則,對“六個常態”新特征,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科學把握、積極應對,才能精準發力,自信自立走好新時代的航天強國路。
一、準確把握任務增長常態,不斷優化升級航天型號科研生產管理模式
任務增長常態,從量上看,集團公司國防和航天裝備任務每年都在增長,有些型號批產任務、型號種類增加的幅度更大;從質上看,技術指標要求提高,系統集成度提升,協作配套關系日趨復雜多樣,研制生產周期縮短,技術整體難度增大。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航天強國的戰略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把航天強國建設提到國家戰略高度。大抓實戰化軍事訓練和加快先進戰斗力有效供給等強軍要求,表明軍隊對武器裝備的采購也將迎來規模性快速增長和結構性轉型升級。任務增長呈現高強密度、高難度、高復雜、高標準、短周期和波動性特征,質與量、類型與形態、成本與周期要求同步提高。這些都是對型號任務的戰略部署和迫切需求,任務增長是大勢所趨。任務增長常態更加注重內涵式增長和柔性增長,是筑牢國家安全戰略基石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的現實需要。我們要著力打造新特征下的科研生產模式,保證型號裝備“供得上”“供得起”“供得好”,實現高質高效供給。
一要堅持系統優化布局,推動科研生產模式轉型升級。要堅持系統觀念,著眼航天工程具有系統復雜、技術密集、風險性大、研制周期長等特點,著眼任務增長的現實需求和未來預期,著力優化扣緊科研鏈條,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生產能力和效率,以系統優化布局帶動形成適應任務增長常態的科研生產模式,以發展眼光和系統思維實現各構成部分組合起來達到整體最優。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形成強大的體系化能力為目標,統籌對接國家戰略布局和區域規劃,與技術創新、科研生產模式轉型、產業鏈等相結合,從空間區域、研制流程、能力結構水平、供應鏈等維度對各領域能力布局進行系統謀劃,突出跨單位的專業化能力整合,強化資源配置,國家投入與多元化投入相結合,全面推動能力布局優化。
二要統籌好質量和效率,全面提升裝備供給能力。要在全面把握質和量的關系的基礎上,著眼質和量的常態化動態需求,統籌好質量和效率的關系。質量是航天的生命,是任務增長常態可持續的前提和基礎,沒有質量一切無從談起。效率是任務增長常態可持續的助推和保障。要找到質量和效率的“均衡點”,實現二者的最優組合。要強化重大工程及首飛型號全面風險分析與控制,保證宇航發射和重大武器裝備任務圓滿成功。要確保產業鏈供應鏈能力韌性和安全水平,提高生產線運行效率,提升供給能力。要持續提升質量管理水平,高標準執行各項質量管控措施,面向型號推進差異化精益產品保證工作和航天卓越標準體系建設。
三要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要基于集團公司各院所廠站不同的實際情況,遵循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路徑,落實數字中國戰略,推進數字航天建設。加快數字化賦能航天型號產品科研生產模式轉型,以統一的裝備模型體系貫穿型號產品全生命周期,以統一的數字驗證與確認模式貫穿型號產品研制全過程,以統一的數字交付要求貫穿型號產品供應商全級次,以統一的業務管控模型貫穿科研生產管理全要素,以統一的數據標準貫穿科研生產全環節,以統一的協同研制云平臺貫穿科研生產全場景,通過“六個統一”實現型號科研生產模式的數字化協同。要對標對表最先進最前沿的科研生產模式,優化頂層設計,創新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積極應用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創建適應任務增長常態的科研生產模式,引領任務增長的新趨勢。
二、準確把握型號競爭常態,鞏固提升航天重大裝備供給主導地位
器械不精,不可言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緊構建武器裝備現代化管理體系,全面開創武器裝備建設新局面,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積極貢獻。全軍裝備采購管理部門積極探索多種途徑,推動武器裝備采購的市場化改革,營造開放競爭的軍品市場環境,吸引多元競爭主體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打造武器裝備建設全壽命周期有序競爭的模式。航天型號競爭領域、競爭階段、競爭主體都在不斷變化,作為航天型號任務主力軍,集團公司的科研生產和經營管理將會迎來更多、更大的沖擊和考驗。要深刻認識這種變化和調整是發展大勢,正確認識并積極把握競爭態勢,緊緊圍繞常態化型號競爭進行調整,不斷鞏固和提升我們的主導地位。
二要健全適應型號競爭常態的體制機制。在體制制度方面,針對不同領域建立有效競爭應對模式;在競標組織管理方面,加強競標工作統籌、規范競標行為,整合內部優勢資源,完善競爭型號快速響應機制;在競標策略方面,根據各領域競爭態勢和市場拓展需求,做好競爭工作策劃,通過謀劃核心方向、提升技術實力、加強體系研究、拓展市場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型號競爭能力。要強勢謀取競爭站位、系統策劃競爭布局、前瞻打造競爭潛力、全面形成競爭組織能力、健全競爭體制機制,通過競爭謀求任務增長和持續發展。
三要超前部署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型號競爭。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增加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比重,加快無人智能作戰力量發展,統籌網絡信息體系建設運用。優化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推進偵察預警、聯合打擊、戰場支撐、綜合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等要求,主動對接用戶,提供能夠支撐打贏未來戰爭的航天裝備型號一攬子方案,依托集團公司科研生產堅實基礎和全方位保障能力,助力打造國家戰略威懾力量體系。
三、準確把握持續創新常態,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優化國家科研機構、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持續創新常態是我們認真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發展理念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凸顯了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強調了創新動力要持續、創新突破要連續、創新態勢要延續。當前,科技日益成為塑造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改變國家力量對比的決定性要素。身處“兩個大局”交織激蕩的時代,我們惟有堅持持續創新常態,才能真正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才能牢牢把握發展的戰略主動權。
三要大力營造創新文化氛圍。要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塑造航天強國和國防建設人才優勢。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自身規律,培養一大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于競相創新的激勵機制,推動創新呈現持續化、系統化、常態化態勢。要賡續弘揚航天精神,堅持守正創新,把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優良傳統、創新基因傳承好、守護好,讓創新始終成為引領集團公司發展的第一動力。
四、準確把握開放合作常態,加快推進一體化的體系和能力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放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的現實要求,是促進人類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開發、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追求。中國倡導世界各國一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外空領域國際交流合作。這些重要論述指明了中國航天國際化的方向,對以美國為首的部分國家在航天領域搞沖突、搞對抗封鎖進行了有力回擊,為世界航天事業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正因如此,開放合作常態不僅面向裝備部門、作戰部隊、指揮體系,還面向配套商、面向航天產業鏈供應鏈、面向國內產業體系和全球市場,是大開放、大合作。
二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市場和資源。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而是要更加開放包容、擁抱世界。我們要積極融入國家政治外交大局,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促進改革、倒逼轉型。要通過交流、學習、吸收、借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難題,最大限度開發國際市場、用好全球資源,提升我國在全球航天產業格局中的地位和話語權。
三要推動一體化發展,高效益推動航天強國和國防建設。要準確把握世界軍事變革發展趨勢,尤其是軍事裝備發展現狀和態勢,對標對表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提出的武器裝備現代化要求,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破除利益藩籬、思維定式、既有觀念,認清形勢任務、明確目標方向。要將航天裝備生產能力建設融入到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之中,持續構建“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型”的航天裝備科研生產能力體系。要堅決做到優質高效服務裝備部門、作戰部隊、指揮體系,加強與配套商合作,全面提升需求生成能力和生產動員能力,促進有機融合,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一體化發展格局。
五、準確把握成本控制常態,打牢世界一流航天企業發展基礎
成本控制常態是應對打得起戰爭、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集團公司近些年成本控制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1+X+1”工作模式,形成了成本管控月度檢查和工作例會機制,建立了“3+10”成本監測和分類評價指標體系,開展了成本可知可視等建模基礎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面對新的環境條件和發展要求,常態化意識還需增強,成本與業務一體化模式還需不斷完善,成本對標維度還需厘清,成本控制能力還需提升,成本控制對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的生命保障作用亟待加強。
二要打造制度化規范化流程化數字化的成本管控新模式。要以成本管控監測和評價指標體系化、成本管控基礎數據準確化、成本建模工作科學化、成本管控工具系列化等基礎變革進一步強化成本管控監督和反饋環境條件。要以常態化質量問題成本統計分析的提質擴面和型號團隊的成本可知可視,推動成本控制的業財結合,通過成本與業務一體化相互支撐實現由面到線到點的全面成本管控。要建立成本管理、技術管理、進度管理、質量管理、風險管理的體系化約束,形成成本管理對標準確清晰、閉環完備合理的常態化工作新模式,推動成本控制與研制生產模式變革深度契合,推動航天精益成本管控體系向卓越管控體系迭代升級。
三要推進成本文化建設。要打破不惜一切代價保成功的思維定式,摒棄成本與我無關的錯誤認知,克服過分強調“航天事業特殊論”的觀念,全面更新成本理念,強化全流程、全鏈條成本管控全員責任意識,形成人人講成本、事事看成本的價值認同。要對標“低成本、短周期、批量化”的航天裝備發展趨勢和“兩高一低可持續”發展要求,深入推進“成本+”落地落實,落在每個項目、每筆款項、每名員工身上。大力宣傳成本理念、成本政策和成本準則,培育踐行成本文化。
六、準確把握深化改革常態,持續注入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
深化改革常態是基于歷史和現實、內外環境變化、對未來的期許、改革意識共識共知,改革始終存在、無處不在、時時進行的背景下,深化改革是必用手段、應有之義、關鍵一招已成為常態,對集團公司的發展能夠產生全面性、方向性、整體性、系統性、連續性、耦合性的態勢影響。深化改革常態表明我們對改革的理性認知實現了進一步深化。改革已經由問題導向的單點改革向目標導向的全面、系統改革轉變,由運動式改革向持續改革轉變,由自上而下推進向上下結合推進轉變。要準確把握深化改革常態,在改革動態中保持穩定,在穩定常態中促進發展,確保改革的有序性、協同性、嚴肅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黨和國家深化改革,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一路蹄疾步穩、勇毅篤行,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最大限度集中群眾智慧,匯合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以最大公約數的思想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強大的改革合力和持久的改革動力。改革永遠在路上,我們要圍繞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以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著力打造現代化航天產業體系,敢于破難題、涉險灘、啃硬骨頭,從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不斷推動集團公司各項改革走深走實。在自主創新、開放合作、企業管理、資源配置等多領域開展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乘勢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頁面版權所有:康惠 (惠州)半導體有限公司 粵ICP備05013273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惠州 國內地址:廣東省惠州市仲愷大道航天科技工業園8號樓 電 話:86-752-2609600